6月21日,暨南大学科协第二十三期“983交叉创新论坛”暨“纳米智造”交叉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石牌校区校友楼四楼会议厅召开。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纳米智造研究院院长赵宇亮院士,南开大学庞代文教授、南京大学蒋锡群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崔宗强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教授、苏州大学陈华兵教授、同济大学朱融融教授、吉林大学孙天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罗亮教授、上海科技大学江怀东教授及对本次研讨会主题感兴趣的师生等近1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陈填烽主持。
赵宇亮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格局,不仅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更成为驱动科学革命的澎湃引擎;与此同时,纳米科技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正阔步迈向智能化、精准化的“智造时代”;期待纳米技术不仅能与人工智能深度交融,更将跨界赋能多学科领域发展;在智能纳米的新征程中,跨界融合催生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贯通产业应用,智能纳米将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关键引擎。
洪岸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暨南大学科协系列品牌活动“983交叉创新论坛”于2022年4月创建,目前已成功举办22期。该活动是学校交叉学科学术交流以及交叉项目组织管理融为一体的开放平台。暨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等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推动学校优势及特色学科打破壁垒,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进学校科技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现场
我校科研人员围绕“纳米智造与交叉应用”研究主题,分别做了“超重力与海洋矿化固废的纳米驱动创新”“纳米光学技术:从制造到智造”“信息技术与纳米材料交叉融合初探”“纳米佐剂与疾病免疫调控”4个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围绕研究主题做了精彩点评,并从纳米智造与交叉应用研究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和多技术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次论坛以交叉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召开,多学科专家思维碰撞,论证交叉研究的需求并形成定向交叉培育项目申报指南;论坛的召开对学校培育新的交叉学科增长点、助力高质量科技创新与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校在推进多学科优势聚集、组织跨学科人才培养、开展有组织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